加 载 中
开始
你眼中的乡村女大学生是什么样的?
查看答案

“她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她把自己化作伟人之肩”,网友这样评价她。这位也曾青春年少过的姑娘,以坚忍不拔之志倾尽所有、忍受病痛,改变着山区女孩的命运。她就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张桂梅校长。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张桂梅的学生何先惠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乡村老师,对于那些因为家里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她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她们。

202137日,人民日报新媒体邀请张桂梅校长进行云连线。当天,张桂梅连上三次热搜,引发了全国的关注。

13年来,华坪女高声名鹊起,报名人数逐年增多,高考成绩一年比一年好。2020年,女高有159参加高考,其中150达到本科线,上线率高达94.3%

然而这些只是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孤帆,还有更多的农村女性在不断挣扎,她们也想拥有同样光明的未来,却好像就是敲不开那扇对她们紧闭的大门。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中西部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实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显著增多。现如今,高中及大专入学率从70年代前的3.6%提高到27.27%,越来越多的农村女孩摆脱了“初中辍学—打工—结婚”的道路。

1998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推行助学贷款制度,设立助学奖学金,为更多女性接受高等教育创造了条件。

但是,当我们继续向深挖掘,却发现农村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仍然不高,她们改变自己的命运仍然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在普通高中阶段,城区、镇区、乡村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3.014.313.7;在初中阶段,城区、镇区、乡村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2.812.611.0,城乡间差异都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小学阶段,城区、镇区、乡村学校的生师比分别为18.818.114.6,城镇学校的生师比明显高于乡村学校。这也许是由于乡村小村一般规模都比较小,致使教师资源不能达到高效率的配置。也许是由于乡村小学的教师中专任教师的比例比较低。

城市里“上好学”的矛盾日益凸显,农村里“有学上”的难题却仍未完全攻克。

正是因为城乡教育存在着不平衡,城市女性学业水平和农村女性学业水平之间出现了极大的差距

2010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性别平等观念宣传力度的影响,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省份城市女性学业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偏远地区如西藏、青海、甘肃、宁夏等地城市女性学业水平偏低。东部沿海地区如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农村女性学业水平普遍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的省份。

并且与城市相比较,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建设欠缺的边远乡村地区,女性学业水平又普遍较低。与城镇相比,我国农村家庭 “男孩偏好”“养儿防老”的社会化价值取向尤为明显,这突出地表现在农村家庭对男性和女性教育期望的差别之大上,在农村家庭,“望子成龙”远远多于“望女成凤”。我国农村家庭经济、文化、社会资源又非常局限,家庭资源有限的境况下,家庭教育投资会偏向于市场回报率更为可观的子女,由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市场回报率较低,家庭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回报率低于男性。这都使得大部分农村家庭把有限资源约束下的教育投资用于男性,从而对农村女性更加不利。

《经典永流传》中一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背后是梁俊老师期望带给山村留守儿童的信念与坚强。

北大中文系女生的“感谢贫穷”,背后是王心仪面对痛苦、挣扎与迷茫仍然积极向上,她有着生生不息的希望和永不低头的力量。

《超级演说家》中才女刘媛媛的“寒门再难出贵子”引发热烈讨论,背后是经济条件与思想局限对远方道路的巨大阻碍。

我们看到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改变,但也看到了隐藏在美好生活背后的难以言说。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大学生中男生与女生数量差别不大,基本持平。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性别等先赋因素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会随之降低,自致因素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影响会提高,性别不平等将逐渐下降。

性别平等,还远远没有退出公共话语的舞台,实现男女平等的事业,还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跋涉过程。

据统计,2019届本科毕业生大部分流向了非传统产业的其他产业,其次流向教育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建筑业。而返乡创业的占比最少,仅有1%

有理想的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投身农村农业这个大舞台,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

农村本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应是希望的田野。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乡村大学生回到家乡,秉持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倾心专注,“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把自己从“一块生铁”打磨成“一把好枪”,把家乡人民从贫困带向富裕。乡村振兴的路,他们用知识和汗水铺就。

据统计,农村女大学生毕业后大部分选择留在城市和城镇,去往最多的是一般城市。返乡的占比最少,不到1%。去往城市读大学的农村学生大都留在了城市,那么乡村的建设又由谁来完成呢?实际上,目前的乡村振兴需要大学生助力农村发展,需要青年人以其专业知识、市场意识以及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重塑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


记者成员在CNKI以及农村女大学生返乡调查中集中调查了就业机构,发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是首选。从上图显示,选择“事业单位”人数最多,达到样本总量的55.7%,其次为“国家机关”,占总样本数的53.3%,再次为“国有企业”,占总样本量的52.5%。在“事业单位”中不少农村女大学生选择了当老师。

“自己村的孩子不教,谁教?”2017年何花放弃了原先在城市的发展机会,一毕业就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回商城县丰集镇童畈小学支教。在她眼里,走出大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对何花来说,这所家乡的小学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何花自小在此求学,当年教她的老师成了她的同事;她的爷爷曾经是这里的教师,父母也在这儿教书数十载;如今,她又成为这所学校的老师,这真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让知识改变更多凉山女孩的命运是彝族女孩阿尔伍各说的最多的一句话。3年前,阿尔五各从凉山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了李子乡的母校,成为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这位彝族女孩说,“凉山女孩的命运,早已不再被他人决定,改变她们命运的是自己,以及知识。”现如今,李子乡小学现有女生561,男生557。与10多年大前截然相反,现在女生比男生多,更多的农村女孩可以坐在教室里学习,接受教育。

除此之外,不难发现,28.8%的农村女大学生选择了回乡创业,有57%的女性大学生愿意选择当一名企业家,她们具有极高的自主创业意识。

请点这里

不管怎样,有那么一群人,她们愿意走出大山,并且愿意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大山。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的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我们走出大山,是要帮家乡摆脱贫困,而不是摆脱贫困的家乡。生如蝼蚁,我们当有鸿鹄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群女孩为何会再次返回家乡?

如果按照原本的人生剧本,你原本可以顺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什么选择返乡?
邹颖:因为对脚下土地的热爱和割舍不下的家乡。大学毕业后,我告诉爸妈决定回乡成为一名新农人的时候,遭到了全家的反对。为了让家里人放心,我当初花了不少的心思,结合政府的惠农政策和多名成功返乡创业的成功案例,才说服家人同意我回乡创业的选择。
你两年前放弃城里邮政系统的工作,到江小白高粱产业园当起了种植技术员,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胡源:朝九晚五坐办公室,不是我喜欢的工作状态。因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农村从事劳动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劳动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我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新理念、新技术服务农村振兴。我们学习的现代农业跟父辈们理解的传统农业是截然不同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带动下,农村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而今,“大学生下乡”活动正好为助力农村各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对较高,高校也有较为成熟的创业平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也有政策支持。通过“大学生下乡”的活动,可以充分将高校创业资源、大学生群体的智力资源和农村旅游资源相结合,了解当地民俗文化,开发设计旅游产品,挖掘个性定制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大学生创业服务农村,既能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发展,也推动魅力乡村的建设。

家乡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记录之外,还有更多的少女不知道自己将来要走怎样的路,不知道是不是该听从父母的话,不明白读书对于自己的人生会有多大的改变。

记录之外,还有更多已经从深山里走出来的女性,完成了张桂梅校长的期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桂梅校长在今年的“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说:“46年前,我从东北到云南支边,成为一名教师。在无数次家访中,看到一个个山区女孩因贫困失学,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体会到,一个受教育的女性,能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三代人的命运。于是,我决心创办免费女子高中,点亮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梦想。”

我们为什么希望农村女性也能够读书?为什么希望农村女性也能够接受教育?十年寒窗苦读,换来一纸文凭,改变命运这个回答听起来好像有些虚无缥缈。

从现代著名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这段话中,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从这个角度来看,剥夺她们上学的机会并不亚于一次谋杀:杀死的不是一纸甚至可能不是重点大学的文凭,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命运,有关于未来的希望和光亮。

“爸爸妈妈出去挣钱,你一个人在家照顾好弟弟”

“下学期你就别上学了,你都18了,要嫁人了”

“学校太远了,上学的路太难走了,你别去了”

“一个学校就两个老师,你去上什么课?”

“你一个女孩子读书出来也是要嫁人的,有什么用呢”

“家里太穷了,你别读书了,进厂上班挣钱吧”

“没有老师给你们上课”

“你去上学了你弟弟谁照顾”

“让你弟弟去上学吧,你在家里帮忙,到了年纪就出去挣钱”

没有一个农村女性该被这么劝导,也没有一个农村女性该被阻隔她们通往学校通往光明的未来的道路。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蔑视卑微的懦夫!”

这是华坪女高的校训,也是每一个农村女性应该刻在骨血里的人生至理。

要走怎样的路,过怎样的人生,只能由自己去选择,而一个文明的社会应该做的,是给人以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