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败涂地

一败涂地

发音: yī bài tú dì
解释: 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例句: 一支思想涣散、纪律松弛的队伍参加比赛能不一败涂地吗?
故事:

一败涂地的成语故事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 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 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 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 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 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噜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 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 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尉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 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地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

“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当“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择别人吧!” 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 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例如一个商人因贪图眼前之利,盲目推销劣货,但消费者却 不去上当,于是这个商人货物积滞,周转不灵,而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又如一个球 队,因为球员间合作得不紧密,遇到挫折,更是手忙脚乱,以至“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常用: 常用成语
褒贬: 贬义成语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结构: 紧缩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近义词: 一败涂地的近义词
反义词: 一败涂地的反义词
繁体:
英文: suffer a big
分类: 四字成语 一的成语 紧缩式成语 史记的成语 高中生成语
关注: 不可收拾
接龙: 「一败涂地」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地」字开头的成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