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出多门

法出多门

发音: fǎ chū duō mén
解释: 指各部门都自立禁令,法制繁苛,政令不一,使民不知所从。
出处: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刘贲传》:“或正刑于外则破律于中,法出多门,人无所措。”
例句: 我们不希望看到法出多门的局面。
故事:

法出多门的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内侍省权重一时,他们挟制天子,横行海内,无法无天。唐文宗想摆脱这种场面,下诏让正直的人上疏辩政之疵,以便量才录用。幽州进士刘贲上疏说豪门猾吏之所以敢不守法度,是因为法出多门,造成有令不止。

常用: 常用成语
褒贬: 贬义成语
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各自为政
结构: 主谓式成语
年代: 古代成语
正音:
近义词: 法出多门的近义词
反义词: 法出多门的反义词
繁体:
英文: each department acting on its own
分类: 主谓式成语 四字成语 F开头的成语
关注: 不知
接龙: 「法出多门」成语接龙
相关成语: 「门」字开头的成语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